搬家很忙很累,不過男友還是不忘中元普渡,
我原生家庭是沒有在拜拜,所以對這習俗也不了解,
但是男友有自己的宗教信仰,或者應該說是習慣,那就拜一下囉~
我覺得沒有關係,要拜的人就拜,不拜的人就不拜,
但是不要互相勉強就好,大家互相尊重.
不過基於環保,非必要還是請大家不要燒紙錢,
現在社區大樓管委會都做的不錯,集中將金銀紙收齊,
請清潔隊來載運,然後集體焚化,這樣空氣污染會少一點.
前一天晚上,到了家樂福採買普渡要用的供品,
大賣場在這幾週好像都24小時不打烊,
進到賣場,真的是異常的熱鬧,連結帳收銀機前都要排隊耶!
我們因為很累,所以鎖定幾樣東西,買了就走,不想長時間逛,
不過人擠人的,好難走,且我覺得,大家買東西好像不用錢一樣,
架上的東西狂掃,工讀生猛補貨,大家的購物能力真是驚人啊!
這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很好的表現,哈哈~
普渡當天,社區一樣是有團拜的活動,本來計畫是要一起到一樓團拜,
但是上樓後看到有人在陽台上拜,所以我們也決定......就在陽台上拜好了,
咖啡桌椅搬上陽台,剛好跟團拜主場是同一面向,把昨天準備好的供品通通擺上.
▼樓下的住戶們也聽著"主持人"的引導,開始拿香團拜.
一拜....再拜...三拜....結束後大家排隊到各個到3個香爐插香,
接著每樣供品上也要插上香.
▼另外我們這一頭也準備好了
其實習俗有很多種說法,但是現代人也都盡量簡化,像團拜時樓下就說只拜一輪,
如果要拜三輪的人就自行斟酌時間.(其實我一點也不了到底是什麼意思捏~)
▼以米筒裝米七分滿作為「浮爐」,也可直接將香插在每樣供品上,又稱「孝孤」。
▼聽男友說這是要洗臉的,但是全程祭拜完,我都沒有看到男友拿起來擦臉呀?!
我剛剛網路查了一下,是給好兄弟擦臉,不是給人擦臉的,原來是我自己會錯意.
網路資訊:供桌旁擺裝了半盆水的新臉盆,上鋪毛巾一條,請風塵僕僕前來的好兄弟先潔淨再用餐。
「更衣」上面印有衣服褲子等生活用品的紙錢,在一上完香就要開始燒化,不是等到最後.
結束普渡的活動,又開始繼續忙碌的搬家~
中元普渡的由來
所謂中元節,其實是結合佛教「目蓮救母」發展出來的「盂蘭盆節」,
以及道教天、地、水三官的「三元祭」演變而成的民間習俗。
前者為孝親而超渡孤魂餓鬼,後者是地官清虛大帝巡視人間赦罪之日,
因此要誦經、祭拜。由於「盂蘭盆節」及「中元」恰巧都在農曆7月15日,
後來便結合成現今所說的「中元節」,拜神的同時也要以牲果來普渡孤魂野鬼。
中元普渡形式眾多,有由數個村里或地方大姓宗親舉辦的公普或廟普,
通常在每年農曆7月的同一天,以一個寺廟為中心舉行祭典,
規模較大的可持續一整個月,核心儀式也多持續2天以上。
在台灣著名的如基隆中元祭、萬華龍山寺、新竹枋寮義民廟等。
隨著這類大型普渡祭典,也延伸出許多特色儀式,除了豎燈篙、放水燈,
如台北保安宮、新竹城隍廟的牽車藏儀式,雲林口湖所做的牽水車藏儀式,
以及屏東恆春和宜蘭頭城的搶孤活動等。
另外也有公司普、行會普以及家戶的私普,
日期也是由各家自行決定。但多會在初一或十五。
- 中元普渡怎麼拜? -
◎ 拜地官大帝(清虛大帝)
道教信仰中,天、地、水三官大帝民間俗稱「三界公」,
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,農曆7月15日正是地官大帝誕辰,
民間認為三官大帝(天官、地官、水官)
與玉皇大帝同屬尊貴的天神,因此祭拜時供品要特別豐富。
* 時辰:祭拜神明時間多採陽時,因此從凌晨子時便有人開始祭拜,或在上午時祭拜。
* 設置:供桌應在前門或中庭向天處,為表示神祇尊卑不同。
拜三界公如同拜天公一樣要設置頂桌和下桌:
頂桌要以壽金墊高,放在頂桌的素齋供品要獻給三界公,比較豐盛;
下桌則給隨從神明,準備五牲、水果即可。(頂桌皆為素果,下桌才能擺葷食)
* 供品:三界公紙、香爐、燭台一對、鮮花、3只茶杯、麵線、6齋
(如金針、木耳、紅棗、香菇等有金木水火土具備之意)或12道菜碗、水果。
* 紙錢:天金、盆金、太極金、壽金、刈金,祭拜後要由大到小燒。
◎ 拜祖先
* 時辰:初一及十五,先讓祖先吃過,子孫才能開始吃,所以一般都是在吃午飯以前就要拜好。
* 設置:在家中正廳設置供桌,如同時有祭拜神明,設置時神明應位在正廳右邊,祖先在左邊。
不少人還會把神明用的金爐和祖先用的分開,表示對神明的尊敬。
* 供品:三牲、四果,或日常煮熟的菜飯,通常拜完神明的牲禮可用來重複祭拜祖先。
* 紙錢:大銀、刈金,也有人加燒金銀財寶等。
* 程序:按家中慣常祭拜方式即可
◎ 拜地基主
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,可護衛住家平安,
一般來說,除入住新居,過年、端午、中秋三大節時一定會祭拜,
其他則視各地、各家習俗,因有人視之為陰神,所以祭拜盡量求簡單快速。
* 時辰:只在初一和十五拜,時間都在傍晚,約下午5時左右。
* 擺設:供桌多放在廚房或後門的門口處,在較低的小桌案擺放供品。
* 供品:五味碗(以簡單日常飯菜為主,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)、
水果、茶或酒三杯,也可將拜完神明的供品拿來拜,但要烹煮過。
* 紙錢:刈金、小銀,需由大至小燒。
* 程序:矮桌上放好供品及筷子,燒三炷香請地基主享用飯菜並保佑平安,待
香燒一陣後,再燒紙錢。
◎ 拜好兄弟
從農曆7月1日開始到7月30日都會有祭拜活動,
其中農曆7月1日是「鬼門開」的日子,俗稱「孝月頭」或說「拜門口」;
7月15日是「中元節」,拜過三界公後,當然也要準備豐盛祭品給好兄弟;
而7月底「鬼門關」時要送好兄弟,由於是7月普渡的最後一天,又稱「孝月底」。
* 時辰:依各地習俗不同,有下午3點以後,也有5點以後才拜的,
但基本上一定要過了午時才可以祭祀好兄弟。
* 設置:因為並不希望請好兄弟進門,所以供桌一定要擺在門口向外拜,
以米筒裝米七分滿作為「浮爐」,也可直接將香插在每樣供品上,又稱「孝孤」。
酒杯三只放在爐前,旁邊再放燭台一對;
供桌旁擺裝了半盆水的新臉盆,上鋪毛巾一條,請風塵僕僕前來的好兄弟先潔淨再用餐。
* 供品:五味碗(也就是菜飯,由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菜等5種生鮮烹煮成10或12道菜色,再加上米飯而成)、
糕點、粿、酒、水果、米粉、米飯、新盥洗用品。
* 紙錢:經衣、小銀、金銀財寶。
* 程序:上香後浮爐插三炷香,其他每件供品各插一炷香,表示歡迎好兄弟享用,
接著先燒「經衣」,請好兄弟更衣享用祭品,
待祭品上的香約燒了一半後,開始燒「小銀」,然後是金銀財寶由大到小順著燒。
「小銀」燒完後,可將祭品撤除,但依民間習俗,祭祀白飯的第一杓不食用。
- 普渡時忌用的水果 -
* 番石榴、番茄
祭拜神明、祖先水果忌用番石榴、番茄等籽多、且籽可食的水果。
據說這類水果籽因為可吃又不太消化,
容易隨糞便一起排出,被視為不潔,所以不能拿來拜神明。
* 香蕉、李子、梨子
祭拜好兄弟時,也忌用諧音為「旺來」的鳳梨;
還有香蕉、李子、梨子三種水果也不可合拜,因為諧音是「招你來」。
- 其他事項 -
* 在供品上的三角旗是大型的「公普」專用,自己家裡普渡其實不需要。
當你帶著三牲祭品到廟裡參加大型普渡時,要記得準備三角旗,
除寫上「慶讚中元」外,還需註名供奉者的姓名,再插在每一道供品上,
讓好兄弟清楚知道祭祀者是誰。
* 祭拜神明或好兄弟時主要須提到今天是幾月幾日什麼時辰、主祭者姓名、
如果是公司行號則要說明公司名稱,然後表示在此準備飯菜水果等祭品來供奉,
請好兄弟或神明享用,最後再提祈求保佑或其他請求。
也有人認為拜好兄弟時不要說出名字,以免招來糾纏。
*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,常會來不及張羅拜拜用品,除了可用比較方便的飲料、罐頭或泡麵代替,
也有人以市場或大賣場現成熟食拼盤代替菜飯;魚鮮可改用魷魚乾、蝦捲等;豬肉用香腸、肉乾等,
總之不論祭拜供品多寡、菜色如何,有誠意才是最重要的。
鬼月的禁忌
農曆七月俗稱「鬼月」,忌諱也特別多,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?
鬼月護身祕訣大公開,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,學會正確拜拜方式,趨吉避凶,永保安康!
◆ 忌半夜晾衣服
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,不容易脫身,
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,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,它不找你麻煩找誰?
◆ 忌披頭散髮睡覺
鬼月時,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,
如果披頭散髮,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,硬要叫你起來聊天。
◆ 生理期的禁忌
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,諸如動工、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,
以免觸犯神靈,導致不幸,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。
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,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,
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,所以還是要多謹慎。
◆ 忌半夜慶生
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,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「人」
一起唱生日快樂歌,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。
◆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
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,胡亂捕捉牠們,小心引鬼上門。
◆ 忌說鬼字
中元普渡這一天,鬼魂幾乎傾巢而出,無所不在,
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,肯定是「鬼」滿為患。
所以在中元普渡時,最好謹言慎行,除了忌說「鬼」字之外,
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,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
◆ 忌亂踩冥紙
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,在焚燒時,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,
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,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,
鬼魂們生氣之餘,自然會對你不利。
◆ 忌亂拍他人肩頭
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,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,
聚在兩肩及頭頂上,會讓鬼魂不敢近身。
因此,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,
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,讓鬼魂找他的麻煩?
◆ 拜門口
七月初一,「鬼門」一開,所有獲准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,
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,四出搶食供品。
因此,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,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,稱之為「拜門口」。
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,祈求它們別入屋侵擾家人,
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,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。
1. 供拜五味碗、糕、粿。
2. 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,並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上路。
3. 焚燒若干銀紙及經衣。
◆ 放水燈
早年的放水燈活動,多半都是將水燈放入河中,所以又叫作「河燈」。
因為當時的河燈多半是用木片或紙片做成蓮花型的底座,
將蠟燭放置在蓮座中順流而下,所以也叫作「荷花燈」。
「放水燈」的原始用意,是體恤淹死在水域裡的亡魂,怕它們找不到路回家,
所以特別在普渡前一天晚上,盛大舉行「放水燈」的儀式,
希望能藉由「水燈」的帶領,讓亡魂們得以循著水燈返回陽間享用普渡祭品。